Thursday, November 21, 2019

Day 11 可九23-24

「你若能信,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...我信,但我信不足,求主幫忙。」
—可九23~24



困難磨練我們重新對焦,看到重點不在於困難本身,而在於我們所信的是誰。我們需要時常操練我們的心思,不讓我們所面臨的困難,轉移了我們對神的專注。那是一個抉擇:「你若能信」,我們不一定每次都作到,但我們需要每次都操練。首先我們要確認,自己的信靠建立在什麼根基之上;然後我們必須相信,我們所選擇的那個根基。

神是信實的,「在祂並沒有改變,也沒有轉動的影兒」(雅一17),因此我們的不信,就等於奪取了神的榮耀。 孩子的父親起初只是求一個醫治的神蹟,耶穌在此讓他看到,事情的關鍵在乎他的信心(認不認識神),而不在於耶穌出不出手幫助。於是這個父親明白了,他所求的不是耶穌添加他的信心,使他配得神的幫助。剛好相反,他看到自己信心的不足,承認自己的不配,而祈求神的憐憫。

我們的屬靈生命也是如此,在「信」與「不足」中跌撞向前。「倚靠」和「操練」就像飛機的兩翼,是我們追求聖潔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兩方面。我們倚靠神、不靠自己的力量;但同時,不要因為我們信靠,就以為自己沒有責任。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,是聖經裡反覆出現的張力,兩者終極的交點,就是主耶穌基督。

一個對自己生命主權有深刻認識的人,行事為人才會願意順服神的話語和聖靈的引導,活出完全信靠的見證。在規劃上,以神的旨意為藍圖;在行動上,以神的話語為準則;在各樣的抉擇上,以神的榮耀為目標。



Monday, November 18, 2019

Day 10 耶三十三3




「你求告我,我就應允你,並將你所不知道、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。」
—耶三十三3



先知耶利米在前一章向神禱告,告訴神敵人已經兵臨城下(三十二24),這句話是神對他禱告的回應。在聖經裡通常神對禱告的回應是「聽見」(hear),但在此神說祂會「應允」(answer)。神藉此安慰鼓勵我們,在困境中可以求告祂。

當然,這並不表示神是用來兌現我們願望的工具,前一章18、19節告訴我們幾個禱告蒙應允的原則:神的智慧(謀略:祂行事的方式和我們想像的不同),祂的能力(在祂沒有難成的事),祂要成就的是新事(是我們原先不知道的),祂要成就的是大而可畏的事(是根據神的旨意的)。

因此神呼召:祂將要在我們的求告中,幫助我們看到、並邀請我們一起參予——祂又大又難的事。我們在困境中求告神,是只希望祂來幫你解決眼前的困難?還是憑著信心知道神必要照著祂的旨意、來成就我們料想不到的奇事?









Sunday, November 17, 2019

Day 9 林後四18


「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。
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」
—林後四18



大衛王在為神預備建殿時,看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,說「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,是寄居的...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,不能長存。」(代上二十九15)摩西在詩篇九十篇裡,思想人年歲的有限和神永恆的無限。對神而言,千年如一日, 而我們的一生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(一口氣而已)。

但我們的目光時常只盯著這有限的年歲看,把其中的事物放大,變成我們生命的全部。我們常把現實和現況視為一切,而忘記了它的暫時性。當我們的目光轉移不看神,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價值觀被同化,我們逐漸順應潮流。所以詩人祈求神「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」這裡所說的智慧的心,不是那些世上流行的睿智格言、心靈雞湯、豁達勵志等等;而是明白神的心意,敬畏耶和華才是真智慧的開端。


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五章對這段話作了更清楚的剖析,他用帳棚和房屋來對比今生和永恆,帳棚並不是我們的家,而是暫時的、流動的、要被拆下的。他又用「穿上」和「脫下」兩件衣服來看永生與今世,我們現在捨不得脫下的這個衣服(今世),事實上是無用的,在面對神的時候其實是赤身露體的(五3)。真正重要的是,想要(五4中的願意)穿上耶穌的義袍—那是神所賜給的(五5)。 當我們看清這些事情的時候,得到的結論就是:「無論是住在身內、離開身外(生死),我們立了志向,要得主的喜悅。」


保羅說基督門徒所顧念不是今生的事,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都要過去。永遠長存的,是那關乎永恆生命、現在卻看不見的實際——與神面對面、看見祂的榮美。保羅在這句經文的前一句,可以說是這個心志的總結:因為看重那「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」,因此輕看這「至暫至輕」必要朽壞的今生。